【院友简介】
廖鲁江学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1级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现任上海大发地产执行总裁,在公司行政、人力资源管理及员工培训方面具有丰富经验。2018年,在大发地产和廖鲁江学长的大力支持下,我院成功举办两期“致知计划”,为院友终身学习搭建起一个全新的平台。
师恩难忘,温馨如昨
2001年,廖鲁江学长进入公管学院,师从胡鞍钢教授,攻读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作为我院最早的一批专业硕士学生,01级mpa班上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入学时有的同学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有的已经在自己的领域里小有成就。尽管背景多元,基础参差不齐,同学们都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尽管工作繁忙,大家总是坚持利用周末到学院上课,一直坚持了有两年多的时间。
回想起当年的求学岁月,学长笑言光是搞明白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就颇费周折,现在想起来这样的专业训练却是饶有趣味。在熊义志、杨永恒和胡光宇三位老师的指导下,学长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不过令学长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参加一个关于河北省经济发展规划的项目时胡鞍钢教授的言传身教。当时,学长与胡光宇老师一起负责为胡鞍钢教授准备初稿。初稿成形后,学长与胡光宇一起拜访正在校医院住院休养的胡鞍钢老师。尽管尚在病中,胡老师还是详细地点评了文稿的优劣,一时竟然忘记吊瓶已经打完,鲜血都回溯进输液管。廖鲁江学长坦言,这次拜访中胡鞍钢老师对于工作的热爱和专注深深地打动了他,他不止一次的和身边人说起,胡老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气质、一种态度、一种风格,每每想起,无不动容。
公共管理知识的实践价值
尽管取得了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廖鲁江学长最终却没有选择公共部门作为自己一生的职业选择。学长坦言,最早做出这一决定与生活压力有关,但现在看来,政府部门与企业部门有差别的只是工作的内容,本质上仍然是相通的。在公管学院两年多的专业训练,让学长在纷繁复杂的商业世界中保持独立而清醒的视角,从而更好地运营一个企业。
廖鲁江学长认为,中国的市场经济与西方不同,政府在其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这样的角色有时会缺位,有时又会越位。因而中国的企业家必须学会理解政策环境的变迁与其背后的潜在含义。对于一般的企业家而言,看到一个政策更多的是去接受它,而一个受过公共管理专业训练的企业家,更多地会去思考政府这样做的逻辑何在?是否能达到预定的政策目标?如果不能,问题会出在什么环节?如果现实与预期有差距,政策又会向什么样的方向演化?企业家又应该如何在政策变迁的动态过程中找到商机?以发行企业债为例,廖鲁江学长解释了上述逻辑的运作过程。学长曾发现银监会规定的企业债发行资格与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南辕北辙,与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目标相距甚远。因此,学长预期这一政策将会有调整的空间,从而在企业内提前做好准备,打赢了精彩的一仗。
搭建平台,回馈母校
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廖鲁江学长越发觉得需要找一个机会让从事实务工作的校友带着工作中积累的现实问题,重新与理论碰撞,从而产生新的火花。因此,在多方面因素的推动下,学长决定支持学院建设一个新的平台,让更多校友有机会返校回炉再造,接受最新最前沿的公共管理知识。于是“致知计划”应运而生。
目前,“致知计划”已成功举办两期,学长对此十分满意。廖鲁江学长表示,“致知计划”的课程设计富有针对性,的确对一线工作有所教益。学长以个人工作为例,谈到“致知计划”二期课程中李晓东老师讲授的人工智能发展前沿以及前往商汤科技参观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启发了他进一步关注智能化与家居行业的融合,成为学长未来工作的重要方向。此外,学长对于“致知计划”中校友分享的环节表示赞赏,来自行业一线的校友们讲的十分诚恳真实,在分享中促进了大家的共同提高。
关于未来毕业校友与在校师生的互动问题,廖鲁江学长指出,我院校友中公共部门从业者占据了很大的比重,由于管理制度的约束,这一批校友与学院的互动会受到一些限制。但至少我们可以将更多的课题与论文落实到校友所在的地区和企业去进行真实的调研,这无疑比单纯的二手数据更具有价值。此外,学长认为企业家校友们还可以在物质上为学院提供一定的支持,无论是赞助一些活动还是冠名一些教职,甚至是赞助一个机构的运作,都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廖鲁江学长期待自己的努力可以为后人埋下伏笔,激励更多的院友一起投入学院发展的事业中来,为我院真正迈向世界一流贡献出一份独特的力量。
【院友寄语】
最后,廖鲁江学长给公管的同学们留下了寄语:希望学弟学妹们在公管学院就读期间,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因为知识与技能层面的东西是可以训练的,更要传承“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清华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手头的工作,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是无法后天弥补的。人的成长过程和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都会犯错误,会走错路,都会有起起伏伏,但只要有这样一种精神在,就能在危机中看到希望,就能从危机和错误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