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4-15日,中国第一个以公共事物(commons)为主题的专业学术会议“2017公共事物治理国际研讨会(2017 commons workshop)”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办。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主办,协办机构包括中国科学院水资源研究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水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water policy, 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第三世界水管理中心(third world centre for water management)、国际公共事物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commons, iasc)、《国际公共事物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commons)、《国际水资源发展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会议主题为“增进水治理和政策(enhancing water governance and policy)”,分为开幕式、平行会议与闭幕式等环节,包括7个主旨演讲、8个平行会议。
开幕式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齐晔主持,他强调,此次会议将来自不同地区与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聚集在一起,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增进中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公共事物治理研究的平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王亚华,作为会议主席,代表主办方在开幕式上致辞,介绍了中国开展公共事物治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阐述了中国推进公共事物治理研究、建立公共事物治理学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科学院教授、水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贾绍凤,国际公共事物学会主席、英国格洛斯特大学教授约翰·鲍威尔(john powell),《国际公共事物学报》主编、荷兰乌得勒支大学教授弗兰克·范·拉尔赫温(frank van laerhoven),《国际水资源发展期刊》主编、国际水资源协会前主席塞西莉亚·托塔哈达(cecilia tortajada)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们指出,从1960年代哈丁的《公地悲剧》发表以来,学术界展开了公共事物治理的探讨,直到1980年代iasc的前身国际公共事物治理研究组的成立,促成了跨学科、跨国界的合作研究;面对日益严重的水危机和水问题,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与制度创新举措,大力改进和提升水治理,已经积累了可观的经验,发展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手段;中国首届公共事物治理国际研讨会的举办意义重大,期待能形成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为包括水治理在内的国际公共事物治理贡献中国经验。
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教授、第三世界水资源管理中心创始人、国际水资源协会前主席阿斯特·彼斯瓦斯(asit biswas),南加州大学教授、美国国家行政科学院院士邓穗欣(shui-yan tang),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金霞,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爱德华多·阿拉拉尔(eduardo araral)先后在开幕式上作主旨演讲。他们指出全球越来越关注公共事物的研究和治理,水资源管理是全球的公共事物,宏观情境会影响公共事物的微观治理,中国水资源管理有其不同于西方的特色,国际公共事物理论对中国有重要启发意义,但是实践中需要甄别和创造性地应用。
平行会议包括“水生态与水环境治理”“水权与水市场”“自主治理和用水户协会”“制度分析与公共治理”“水治理的政策过程”等多个主题。王亚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务院参事施祖麟,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所长倪广恒,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教授、水政策研究所主任梁菁(leong ching),弗兰克·范·拉尔赫温(frank van laerhoven),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环境治理与可持续性科学研究所所长杨立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家特聘专家蓝志勇等中外专家分别主持平行会议。爱德华多·爱拉拉尔,塞西莉亚·托塔哈达,梁菁,王金霞,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水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徐宗学,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卢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谷树忠,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沈大军,广东财经大学教授柴盈,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王雨,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教授周茜,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讲师王晓莉,邓穗欣,杨立华,四川大学商学院副教授蒋强等中外专家作为评论人,与论文作者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
闭幕式上,弗兰克·范·拉尔赫温和约翰·鲍威尔作闭幕演讲,他们指出奥斯特罗姆的iad和ses框架只是公共事物治理研究的开端,与会嘉宾学者将其创造性地应用于中国公共事物治理的多个领域,既有宏观层面的创新也有微观层面的洞见;用公共事物的理论视角透视中国的公共事物治理,在理论上总结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是未来中国公共事物治理研究的使命。约翰·鲍威尔在闭幕致辞中代表iasc向会议主办方和会议主席王亚华表达敬意和祝贺,他说:“这是一个光彩夺目的会议,是一个超乎预期成功的会议,是中国公共事物学界具有历史开创性的事件,这个会议为中国公共事物治理研究奠定了高标准的起点,为西方学者打开了了解中国的窗口。”他向王亚华赠送一幅叶片上的水滴图,寓意本次会议是未来如同大江大河的中国公共事物治理研究的起点水滴。王亚华主持闭幕式并作总结致辞,概括了会议取得的主要成果,介绍了进一步推动中国公共事物治理研究和学科建设的设想,对会议的协办机构和参与人表示感谢。
本次会议共计有33篇论文在会议上报告,有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名研究者和实践者出席。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国际水资源发展期刊》特刊“中国水政策和水管理的转型与创新”的论文工作坊。会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清华大学海外学者邀请聘请支持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公共事物治理研究由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斯特罗姆的理论奠基,在西方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相对成熟的学科,而在中国仍是一个相对新兴的学科方向。作为跨学科的理论与应用领域,专注于增进理解公共事物的治理、管理和政策,探讨各类自然资源与共享资源及依赖集体行动的物品和服务的可持续消费、生产和供给方案。
清华公共事物治理研究组由王亚华教授领衔。该团队致力于公共事物治理研究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积极借鉴国际公共事物治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围绕中国的公共事物治理开展了大量研究。目前,王亚华教授及其团队在中国公共事物治理领域所开展的工作有:(1) 推广公共事物治理的学术成果;(2) 深化中国情境下的公共事物治理研究教学;(3) 开展公共事物治理研究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该团队于今年7月组织国内高校的近20位中国学者赴荷兰参加第16届国际公共事物学会双年会(xvi biennial iasc-conference),是中国学者首次组团参加国际公共事物学会会议,引起了国际公共事物学界的广泛关注。由该团队推动举办的此次国际研讨会,作为中国首个公共事物治理主题的学术会议,是中国公共事物学界的又一盛事,受到了国内外与会学者的高度赞誉,国际公共事物学会k8凯发棋牌官网等外媒上已经对此次会议进行了重点报道。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反映了近来公共事物治理研究正在中国快速兴起和发展,以及中国公共事物学界与国际学界交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和融合。
供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